高学冠先生评论:
赵经寰先生说,由于数字新技术代替了大量体力劳动和艰难的专门技巧,使版画技术成为简单的技术,人人都可操作,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这正是许多先贤的政治理想)。但这并不意味着版画的水准降低了,这时看水准高低,就要转而去看艺术家更本质的、对社会发展更具动力的东西,那就是观念、学养、智慧、想象力和创造力。“创新中国”正期待着这些。传统技艺则可以进入“非遗”,受到国家保护。
说到了我的心坎上。罗丹在艺术论中就表达了这一政治理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和谐社会。尤其精辟的是,先生对未来艺术水准评价的思路切中要害。当下中国美术,乃至整个艺术界包括艺术市场对艺术家的要求已远远偏离了这个方向。这是极不正常的。我相信:追求一个墨点堪称“国宝”,一根线条毕一生才情的时代必将过去。
赵经寰回复评论:
我很高兴,为我们观点的一致。 技艺时代必将过去,虽然在中国,它是个缓慢的过程,我曾写文表示这大约要经过50 年左右,那时中国的经济将接近美国的水平,完成了工业时代到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的过渡期,具有了政治文化改型的物质基础。美欧从上个世纪70年代始兴起的后现代艺术,在三十年中已经走完了这个过程,他们解构了传统。过于极端的已经提出取消美院的主张,德国波伊斯甚至提出丢掉画笔的口号。这些都是中国未来艺术的些许先兆,虽然并不完全可行(他们之中又有意大利的超前卫"三C"等人重新拿起了画笔去做涂鸦)。
你提到的罗丹是我最崇拜的大师之一,我在东京和法国几乎拜读过他的全部作品,也读过他的艺术论。以他的高超技艺却能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政治理想,不怕自己被埋没于芸芸众生之中,正是伟大先知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凡之举。罗丹是站在天国俯视人间的(他的天国理想是其巨构<地狱之门>的理性折光,他从苦难看到光明)。他的理想必将实现,正如马克思设想的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不分贫富、不分城乡、不分脑体的自由平等的大同境界一样。那时人类将会实现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理想 ,达到身体、智商和情商的高度均衡协调,在人的观念、学养、智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上达到更加完美的境界(这也是我提出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艺术批评的的标准。人的标准即艺术的标准。当下,艺术的商品化异化了人或艺术的本质和标准。) 数字化正在使人类日益切近这个境界,我每天都有这种感觉。那也是我个人的社会理想。而那些传统技艺则可以进入“非遗”,受到国家保护。正如二战后在美国文化的冲击下,日本对歌舞伎、俳句、浮世绘、民间手工艺等“国宝”进行的保护一样,技艺仍然会有少数大师继承,代代相传。
插图:赵经寰 莲塘与女 数字版画艺术 2011
评论